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,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,感谢您的支持! 最近的一场发生在日本海的中俄海军联合演练,说大不大,但绝不能小瞧。 8月3日至5日的海上实兵阶段, 中俄混编舰队在日本海重点演练内容涵盖 反潜、防空、海上联合机动 等多个科目 ,尽管早早通知了美日韩三方,但区域内的战略信号已经“明晃晃地摆在那”。 然而,出人意料的是,日本没有第一时间跳出来指责或者呼吁中止军演,反而在内政与外交上做出了颇具火药味的姿态。 日本一改往日对美毕恭毕敬的态度,突然“腰杆子一硬”,日本首相石破茂在8月4日国会答辩中罕见地对美方直接放话: 美日贸易协议的是“双赢”的,但条款实施可能比协议本身更具挑战性。 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: 你的想法很好,但我履行不了。 说白了,协议签了,但未必真打算照着履行。 对比起以往日本小心翼翼的对美姿态,石破茂这次的“硬气”,确实让外界感到一丝意外。
据日本多家媒体和彭博社援引, 日本方面目前对美日贸易协议的履行显得颇为“消极”,石破茂的表态更是意味深长。 他不仅强调协议执行“困难”,还明确指出某些条款“对日本制造业伤害极大”。 尤其是汽车行业,作为日本出口的中坚力量, 如果真的被美方“27.5%的高税率”无情一刀下去, 恐怕不仅是企业日子难过,连选票也得跟着“飞走”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7月报告,全球供应链重组已使日本汽车产业遭受重创,7月出口同比下滑7.4%。
而美方要求的汽车关税降至10%以内、大幅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等条款,将直接冲击日本核心产业。 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(JAMA)测算, 新关税可能导致对美汽车出口利润下降20%以上,波及全国近10%相关就业。 对于石破茂的态度,特朗普方面自然不可能“吃哑巴亏”。 他多次强调盟国必须“承担更多义务”,从加征关税, 到强制购买美制武器与能源产品,这份“合作”协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 浓烈的“压榨味”。
说到底,石破茂“硬气”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清楚,国内压力大到快兜不住了。 日本国内对协议的不满声浪已难以忽视,不仅产业界抱怨声连连,执政联盟在选举中也连连吃瘪。 自民党在7月底参议院选举中遭遇重挫, 党内要求石破茂"为协议失利负责"的呼声高涨。 NHK民调显示,超过45%受访者对其"处理对美关系方式"表示不满。 再加上“对美妥协派”屡屡受挫。石破茂不得不找个台阶下—— 而中俄军演,恰好就成了他借力打力的“舞台”。
在日本海军演期间, 日本方面虽在熊本县、冲绳、北海道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12式反舰导弹, 但并未采取过激动作,反而让外界注意到自己在地缘上的“战略价值”。 与此同时,石破茂还放话称将在对抗战胜利80周年时以“首相身份发表个人立场”,这不仅是对国内右翼的抚慰,更是在对外释放模糊信号:日本不是谁都能“摆布”的棋子。 说到底,美日协议落实的最大难点,不是签不签,而是“伤不伤筋动骨”。 像汽车这样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行业, 一旦被征收高关税,产业链上中下游都要遭殃。
不仅是产能压缩、利润暴跌,还可能波及就业、资本外流和供应链断裂。 这一切,在石破茂看来,根本不是他能“独扛”的政治后果。 所以他才要先“撂狠话”,借中俄军演的“区域紧张气氛”吓一吓特朗普,顺便也能在国内稳一稳阵脚。 中俄方面至今保持克制,仅通过外交部与国防部表达了演习“系例行计划, 旨在加强地区和平稳定”的基本立场,没有过多渲染军演威胁性。 这种“ 我就演,你别多想 ”的态度,其实也给了像日本这样的国家一定空间去“演绎”。
美方目前并未正面回应石破茂的“无法履行”表态,但五角大楼已经加大了对区域情势的监控,美军在冲绳的调动频次也在增加。 这场风波背后,其实折射出一个更大的地缘变化: 美日、美韩这些传统“盟友”关系,正在因现实利益被不断“掏空”。 盟友不是永远的“打手”,也是有自己经济账本要算的。 如果每次合作都是“美国赢两次”,盟国怎么可能不心生反意? 对于中俄来说,虽然军演本身没有直接目标国家,但其释放的震慑与牵制效应,已实实在在在区域形成“撬动力”。
日本拿这当外交筹码, 也说明局势已经从 “听命于美”向“权衡自保” 微妙转型。 至于美日协议是否最终履行,恐怕还要看以后的风向,以及区域态势的持续演变。 对此,您有什么看法?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! ——完—— 参考文献: 《石破茂称美日贸易协议难以落实》2025-08-0419:00|来源:人民网 《日本首相石破茂:协议是好事,但实施更难》2025-08-0316:45|来源:央视新闻 《中俄联合军演启动,日本政府低调回应》2025-08-0211:32|来源:中国新闻网
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