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日,中俄两国海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域开启了“海上联合-2025”演习序幕,中方此次派出西湖船意外成了大明星,这艘中国新型潜艇救援舰,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便一路吸睛,不断接受日本海上自卫队“ 预警和监视 ”,演习中引得俄军纷纷拍照打卡,入列仅半年的的西湖舰藏着什么秘密? 这艘舰艇的舷号是“841”,体型相当庞大,前部配备有直升机起降平台,舰体后方布满了巨大的吊臂和圆筒状的设备。 日本高度警戒全程监控 据日本防卫省消息,7月24日正午,中国海军的927型潜艇救援舰,“生面孔”西湖舰首次穿越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。日方自卫队表示,几乎与西湖舰先后进入日本海的还有中国海军052D型驱逐舰绍兴舰和乌鲁木齐舰以及千岛湖补给舰。 这艘新服役的中国最新的潜艇救援舰一出现,立刻引发了日本自卫队高度关注。日方分析认为,一般情况下,所有国家海军现役的作战舰艇和军辅舰结伴前往某海域,通常都是事先早已规划好的,为了支援核潜艇的远洋行动。这不得不让日本担忧,中国海军潜艇救援舰突然就出现在日本海域,是否意味着水下还有中国 “大黑鱼”与水面舰队组成特混编队同行。
因为潜艇的深海作战属性,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一直存在,一旦舰艇故障,艇员的脱险方法主要包括自我救援和外部援助两种:在浅水区域,可以靠潜艇自身的设备和措施实现自行脱困;而在深水区域,则需要借助专业的救援装备和技术来帮助艇员脱离险境。 随着我国常规以及核潜艇实力不断增强,潜航范围逐步延伸到深海大洋,必然带来了对潜艇支援力量更高的需求。中国采用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方法,陆续推出了926型、927型整合援潜救生船,以及LR-7型深潜救生艇,显著改善了远洋潜艇作战时的支持保障能力。 因此日本自卫队随即派出2架P-1反潜巡逻机全程‘预警和监视’西湖舰在日本海的动态顺便收集情报。 毕竟对马海峡是连接东海和日本海的海上战略咽喉要道,而日本海是岛国的心腹地带,中国海军驱逐舰编队和一艘潜艇救援舰在此行情,很难不让日本自卫队如鲠在喉。 军演大明星西湖舰 更何况,927型西湖舰是中国海军第三代潜艇救援舰,是因出现战损、发生故障沉在海底的潜艇“大救星”。 满载排水量约1.4万吨,除了基本搜索定位、人员救援等功能外,还配备能够深潜作业的侧扫、图像声呐等先进的探测设备。更重要的是,其救援装备相当豪华,不仅装备了深度耐压潜水钟(可以工作到300米以上的深度,单次最多救8人),还有LR-7型深潜救生艇(可在300米深度潜航12小时以上,每次最多能搭载18名遇难人员),以及加压舱和无人遥控潜水器。 事实上,本次确实是中方比较罕见派出潜艇救援舰参加军演,8月1日当西湖舰缓缓停靠符拉迪沃斯托克军港就立刻成为焦点。
尤其是西湖舰的设计,巧妙地将起降台从舰楼顶部挪到了船头,不仅避开了烟囱排气的干扰,面积也变得更宽敞,船体前后配重更均衡,抗波性能也大幅提升。 让俄军"别洛乌索夫"号的技术人员连连点头,但是让俄军更惊讶的,却是西湖舰的辐射监测仪,能穿透200米海水捕捉到微量放射性物质,相比之下"别洛乌索夫"号还在用老式探测器。 虽然西湖舰只是按计划参加军演,不得不说西湖舰这个能力来得正是时候——就在一周前,堪察加半岛刚遭遇8.7级强震,距震中130公里的维柳钦斯克基地停着7艘俄核潜艇。 这艘1.4万吨的救援舰带着全套核应急处置装备:高压水枪能冲洗辐射污染,医疗舱配备手术级净化系统,甚至能同时开展两台急诊手术。 甚至有俄方人员私下感慨:"中国海军用五年走完了我们二十年的路"。而8月3日的海上演练中,西湖舰才亮出真正的动力定位系统王牌。
不过据俄媒透露,此次中俄演练将模拟核潜艇事故联合救援,直击美军2021年“康涅狄格”号核潜艇南海撞山事件的痛点。 两台全回转推进器配合船首侧推,让这艘万吨巨轮在8级风浪中纹丝不动,定位误差不超过5米,不再需要抛锚固定,西湖舰就像悬浮在海面的救护车,直接悬停在"伤员"正上方。 从中俄之间的互信程度来看,双方已经突破了传统的“势力范围”界限,建立了非常高的战略互信,毕竟我们都知道军事救援演练涉及潜艇核心数据,但是2017年中国首次用深潜艇模拟救援俄潜艇;2019年两国救生艇首次实现水下人员互换;如今“生面孔”西湖舰已经与俄潜艇完成通信系统兼容测试。 足以说明中俄合作如今已经走向了新高度,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协作了,在大国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,中俄有能力、也有决心维护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。
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